胡福慶設計的“大熊貓” 圖稿,是一個相對特別的角度。從畫面構圖看,準確名稱應為“熊貓覓水”。[詳細]
1995版“熊貓”12盎司金幣帶有一絲淡淡的悲傷情緒。因為自它之后,“熊貓”12盎司金幣永遠消失了身影。[詳細]
中國“熊貓”金幣經過多年歷練,到1995年,已然形成自己獨特的體系,結合東方文化的神韻,兼容并蓄西方外來元素,形成具有中國色彩的獨立風格。[詳細]
1992版“熊貓”金幣作為中國“熊貓”金幣發行10年后的首套熊貓幣,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。對于過去的10年,它既要有所聯系,又要有所......[詳細]
美國《國家地理》雜志的攝影師在他的文章中慨嘆:“每次我去四川臥龍,大熊貓總是給我很大的啟迪—生命的可貴和偉大!活著真的是個奇跡,我也一定要活得有價值和......[詳細]
說起大熊貓,最先聯想到的就是大熊貓食竹的場景。大熊貓喜歡食竹,源于它的生理結構特點——消化道為典型食肉動物特征,短,缺乏黏膜,其長度僅為體長的4.5倍,又......[詳細]
在1994版“熊貓”12盎司金銀幣上,余敏繼續用他獨特的創作語言,為我們講述“熊貓”孿生兄弟的成長故事。[詳細]
因為真切地描繪了大熊貓母子的生活,5 盎司金銀幣也因此散發出一種溫情的光芒,體現出大熊貓母親對幼兒的關懷及撫養孩子的艱辛。[詳細]
從構圖上看,大熊貓立于石頭之上,并沒有多少創新之處,也沒有增加新的元素,但它無疑是成功的,是有強烈個性且能區別于其他款的特別一款。[詳細]